同济医院托管文昌市人民医院仅仅8个多月,引入了49项新技术造福患者,聚集了众多知名医疗专家,实现了文昌老百姓口中“疑难杂症不用愁,同济专家在文城”质的飞跃。此举是基层医疗自我革新、谋求提升的一次重要尝试,使许多危重患者回流基层,在家门口就能就医。
建设国际旅游岛离不开一流的医疗服务。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改善和提升基层医疗水平,既能缓解基层群众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,还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。但当前我省医疗资源,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多分布不均,往往集中于大城市、大医院,而基层,从村卫生室到县医院,医疗水平长期落后于城市。如我省优质医疗资源多集中在海口、三亚,其他市县优质医疗资源十分紧缺。基层医疗资源如此薄弱,难免引起百姓看病难的抱怨。
优质医疗资源,包括医疗设备、医疗技术等诸多要素,但其核心是优秀的医务人员。因此,推动优质资源下沉,关键是推动优秀医务人员的下沉。对此,可借助医师多点执业,鼓励更多优秀医务人员流动起来,充实基层的医务力量。还可鼓励城市大医院与县级医院、乡镇卫生院开展跨地域的医疗合作,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水平。此外,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,促进医院之间的资源整合以及技术、管理经验的共享。
同时,改善基层医疗水平还要不断补充新生医疗力量,社会办医不容忽视。社会办医可充分调动社会资本,激活市场活力,是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途径。然而,社会办医却面临诸多发展瓶颈,这就需要进一步降低办医门槛,简化医疗机构设立审批,取消床位规模、地点等限制,通过多种方式为社会办医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。
就基层医院而言,要实现百姓“看病不出县”的目标,其自身也要自我革新,不断突破,要像文昌市人民医院这样,想方设法创新经营管理方式,不断壮大医疗队伍,提升医疗水平。当地政府部门要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批实力过硬的重点医师,使基层医院不仅有先进的医疗设备,也有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,从而使农村患者能够就近、快速得到治疗。
值得注意的是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同样需要政府财政投入的下沉。只有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,才能为基层医疗不断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条件,使其不仅能吸引人才,还能留住人才,只有在薪酬待遇、职称评定方面做好保障,才能让更多优秀医务人员心甘情愿沉下去。改善基层医疗水平是一项长期综合性的工作,需要政府部门科学规划,加强引导,充分调动各医疗要素下沉的积极性,如此才能让优质医疗资源留在基层,才能让更多危重患者回流基层。